DSCN6313  

有不少人以為澳洲的首都是雪梨(實際上是坎培拉),加拿大首都是多倫多(實際上是渥太華)

當然也有人以為德國的首都是法蘭克福,其實是柏林!!除此之外更是德國第一大城市!

嘻嘻離開之後今日起便只剩我一人獨自遊覽柏林...

首先我來到了勝利女神紀念柱(Siegessaule),這是為了紀念普魯士軍隊打敗丹麥,奧地利和法蘭西軍隊而建

位在柏林最大的蒂爾加藤公園(Tiergarten)內;建於1864-1873年間的紀念柱高約67公尺

以紫花崗岩打造,頂端是鍍金的勝利女神青銅像,是柏林著名的標誌!!

2008年7月24日當時還是候選人的歐巴馬更選在這裡發表競選演說唷~

DSCN6311

紀念柱裡有一座小型的博物館,頂部的瞭望台可以俯瞰柏林全景~

但因為沒有電梯所以我就放棄了...

據說拿著桂冠的勝利女神是朝著巴黎的方向揮舞,也有向巴黎示威的意思

這一條長得要命的六月十七日大街(Straße des 17. Juni)將蒂爾加藤公園一分為二

在二戰期間稱為東西軸心路,戰後為了紀念蘇聯鎮壓東柏林的示威活動(東德六一七事件)而在1990年時改為六月十七日大街

註:東德六一七事件:1953年6月16日三百名工人抗議工廠領班提高工時卻不增加薪資的小型抗議活動,經過電台報導之後變成東德各城鎮的示威遊行;群眾提出撤出所有外國軍隊, 言論自由,釋放政治犯等要求,原本由警察鎮壓, 隔天蘇聯出動坦克掃蕩並造成五十五人死亡!德國聯邦後來在1954年將6月17日訂為國慶節,一直到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為止(至此德國國慶日便為10月3日)

DSCN6316

今年的熱浪襲擊歐洲,在德國的朋友告訴我暑假開始的氣溫天天都逼近37度,幾乎是德國的最高溫!

好在我已經經過西班牙40度高溫的磨練,不然光走在樹蔭下都汗流浹背我鐵定很快投降

蘇維埃戰爭紀念碑(Soviet War Memorial)位於六月十七日大街靠近布蘭登堡門的地方

為了紀念1945年4月及5月蘇聯與柏林戰爭中死亡的八萬名蘇聯士兵

紀念園區以純白色的建築為主, 半月形的廣場中央有一方型柱,柱頂站著一位蘇聯士兵

士兵的手臂壓向下方,意指蘇聯擊敗納粹!

碑上刻有"永恆的榮耀獻給與德國法西斯主義侵略者作戰犧牲的英雄"

DSCN6317

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äude)是聯邦議會的所在地,建於1884-1894年

很明顯的整棟建築就是古典風格,但正後方的透明圓形穹頂又是極現代的產物

這是1991改建後才出現的設計,同時也美化了國會大廈成為最突出的部分

DSCN6318

要進入國會必須上網登記,若沒有登記的話就要攜帶護照至遊客服務中心預約

運氣好的話等一下子就能入場, 但我當天抵達是星期五,接下來都沒有名額要一直要星期一早上才有,那時我都已經離開柏林了...

以下附上網址:http://www.bundestag.de/kulturundgeschichte/architektur/reichstag/

DSCN6327

國會廣場前的一大片草地還有除草機留下的痕跡

昨夜的露水都已經被豔陽給蒸發了,留下了青青的草味

DSCN6319

在我的心裡,布蘭登堡門(Berlin Brandenburger Tor)才是柏林的象徵

布蘭登堡門位於六月十七日大街與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交會處的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

1814年反法同盟占領巴黎後便將此處更名為巴黎廣場,以示勝利!

布蘭登堡門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下令在1788年-1791年間建造,目的是紀念七年戰爭的勝利,更意味著普魯士王國的崛起

高度約26公尺, 寬為65公尺的布蘭登堡門是建築師朗漢斯(Carl Gotthard Langhans)設計的作品,以雅典衛城為原型,屬於新古典主義的風格

註:七年戰爭-發生於1754-1763年間,主要是歐洲列強為了爭奪殖民地而發起的戰爭

DSCN6328

布蘭登堡門頂端有駕著馬車的勝利女神像,女神手持的花環權杖上站著一隻氣宇軒昂的老鷹,老鷹戴著普魯士的王冠

1806年普魯士加入的反法同盟敗給拿破崙後,女神像曾被拿破崙拆下帶回巴黎當作勝利品

一直到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占領巴黎, 拿破崙無條件投降後勝利女神才又回到了柏林~

門內的浮雕刻著羅馬神話的大英雄海克力士(Heracle),戰神瑪爾斯(Mars)和智慧女神米諾娃(Minerva)

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以前只准皇室成員和被邀請的客人通行,平民則從兩邊行走

現在愛走那裡就走哪裡!!

DSCN6337

二次大戰期間蘇聯紅軍把勝利女神炸個稀巴爛,現在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女神與馬車則是重新建造的...

二戰後德國分裂成東西德,柏林也被分為東,西柏林,此時的布蘭登堡門由東柏林管轄

柏林圍牆開始建造後人民便不能自由的出入東西柏林,布蘭登堡門和柏林圍牆成為了這兩個地區人民的藩籬

直到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12月22日東西德總理走向布蘭登堡門,這一刻不只意味著布蘭登堡門重新開啟, 更是象徵著德國統一~

DSCN6339

布蘭登堡門有著許多政治涵義,包含普魯士王國崛起的七年戰爭,二戰期間分裂的代表以及德國統一

它不只是柏林人心中的柏林象徵,更是文化與歷史的紀錄者!

我站在巴黎廣場上看著有著巴黎凱旋門之稱的它,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終於撥雲見日,它正以充滿朝氣的活力展現在世人眼前

DSCN6338

布蘭登堡門網址:http://www.berlin.de/en/attractions-and-sights/3560266-3104052-brandenburg-gate.en.html

沿著菩提樹下大街直走再轉進腓特烈大街(Friedrichstraße)便到了御林廣場(Gendarmenmarkt)

御林廣場最初稱作菩提樹廣場(Linden-Markt),在1688年由約翰安諾得內寧(Johann Arnold Nering)規劃;十七世紀末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將此地進行開拓,稱為腓特烈市場(Friedrichstädter Markt);後來為了紀念"士兵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 1736年在此駐紮胸甲騎兵軍團因而在1799年更名為御林廣場,又名憲兵廣場

1777年後廣場重新擴建,二戰期間又被全部毀壞...經過一番功夫才回復成現今的面貌

今日的御林廣場有著"柏林最美廣場"的稱號!!

DSCN6367_meitu_2

廣場上有著三棟醒目建築,正間的是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

修建於1818-1821年,最初作為歌劇院,二戰之後變成音樂廳,是廣場上最晚落成的建物

正中央有著德國著名詩人-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雕像

DSCN6360

左右對稱的教堂是御林廣場上最美的風景~面對著音樂廳左手邊的是德國大教堂(Deutscher Dom)

1708年建造,當時稱為新教堂(Neue Kirche);二戰時與御林廣場一同被夷為平地,1977-1988年重建

1996年後變成了展示德國歷史的博物館,目前免費開放唷!!

DSCN6365_meitu_3

我那時候在外頭探頭探腦,因為有一警衛表情嚴肅的站在外頭...後來他對我招了招手,示意我可以進去參觀

我就放心大膽的走了進去~

進到內場之後我發現只要是攜帶小孩的家庭工作人員都會給小朋友一本著色畫本跟一盒彩色筆耶~

都已經免門票了還有禮物可拿, 德國政府真的太貼心了~

內部空間抬頭望,直通頂端的視野便是透明的玻璃窗

DSCN6347

沿著圓形狀的樓梯一層一層往上延升,每層展示的內容都不相同

這樣的空間佈局和我以往所參觀的教堂都不一樣!!

DSCN6348

內部展示了很多關於德國的歷史,民主議會演進的過程跟史料

很可惜,我有看沒有懂...

DSCN6349

看起來像是會議室的房子也是開放給大眾的,主席桌,聽眾椅都可以自由拍照使用~

DSCN6352

最上層有個小型穹頂以及廣場的模型

DSCN6355

從頂端往下看的感覺好像從井口上方看到井底的樣子

DSCN6357

因為免錢的再加上廁所也隨意用到爽,因此千萬不要錯過這裡~~

德國大教堂網址:http://www.berlin.de/en/museums/3109333-3104050-deutscher-dom.en.html

我這個看不懂德國民主議會演進史的人竟然在教堂裡待了四十分鐘!!我想是冷氣太涼了

法國大教堂(Französischer Dom)正面對著德國大教堂,這是由法國逃到柏林的胡格諾派教徒所建造

第一部分建於1701-1705年,第二部份由Carl von Gontard在1785年改建

註:胡格諾派普遍被認為是法國新教,在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1685年路易十四頒布了[楓丹白露赦令],宣布新教為非法教派,迫使約二十萬名新教徒遷移至普魯士,荷蘭,英國等地

DSCN6359

據網路上的資料說法國大教堂裡有餐廳,可是我當天看到教堂門口的公告上寫著餐廳不在這裡??

後來我並沒有入內,我轉進了法蘭西大街(Franz. Str),沒一會兒就到了聖黑德維希主教座堂(St.Hedwigs-kathedrale)

教堂位於貝貝爾廣場(Bebelplatz),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在十八世紀時下令興建

得名於西里西亞和布蘭登堡的主保聖人-黑德維希,也紀念天主教的移民來到布蘭登堡和柏林

DSCN6378

教堂內部

DSCN6373

主教座堂神父Bernhard Lichtenberg的遺體停放在教堂內的地下墓室

他曾為"碎玻璃之夜"受害的猶太人公開祈禱,後來被納粹送往達考集中營的途中死亡

註:碎玻璃之夜又稱水晶之夜,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猶太人的事件,這被認為是對猶太人有組織屠殺的開始(載自維基百科)

DSCN6376

DSCN6377

貝貝爾廣場(Bebelplatz)是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1741-1743年開闢,因廣場有歌劇院存在而又稱為歌劇院廣場(Opernplatz)

1911年-1947年時以奥地利皇帝-弗朗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命名為弗朗茲约瑟夫皇帝廣場(Kaiser-Franz-Josef-Platz)

19世纪時以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奧古斯都貝貝爾 (August Bebel)命名

廣場上的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法學院

DSCN6379

柏林的歷史豐富的像一本百科全書,第一天我就長了很多知識,這也正是旅行迷人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sskli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