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0919_meitu_1

馬哈巴利普蘭(Mahabalipruam)又名馬馬拉普拉姆(Mamallapuram),位於清奈以南約六十公里處

濱臨孟加拉灣,整個城鎮內有著大小不一的精美石窟與石雕,同時還有兩座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寺廟

從清奈過來車程約兩小時,是南印一處頗具知名的觀光勝地

第一站是遺跡公園(Mandapams),公園裡最有看頭的便是名為黑天的奶油球(Krishna's Butter Ball)這顆大石頭

這一巨大的花崗石重約250噸,不可思議的立在短坡邊上,據說1200年前就已經出現在這,而為何會出現在這卻沒有詳細的記載

當地民眾認為是神蹟顯示或外星人所為,而科學家則認為是天然侵襲造成

CIMG0933_meitu_7

原名為Vaan Irai Ka的黑天奶油球翻成泰米爾語意為天空之石(Stone of Sky God)

因為它違反了地心引力法則的存在,因此被印度人視為印度教裡象徵庇護的黑天神(Krishna)之神物而有此名稱

在帕拉瓦(Pallava)王朝時,當時的國王那羅新瓦哈爾曼( Narasimhavarman)曾試圖要移動這顆巨石,但試過各種方法都徒勞無功

1908年時,州長亞瑟哈洛夫克(Arthur Havelock)用了七頭大象欲將石頭移開,一樣以失敗告終

那時起便再也沒有人提出類似的想法,黑天奶油球就一直以此種姿態懸立在小坡上

CIMG0926_meitu_2

CIMG0927_meitu_4

CIMG0932_meitu_6

看著這顆石頭一直讓我想起緬甸的大金石,但大金石因為宗教信仰所以不允許女性靠近

而黑天的奶油球不僅不用門票,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再近一點~

雖然知道它並不會滾下來,但當我們實際坐在下面時心裡還真是有點緊張!!

CIMG0934_meitu_8

CIMG0938_meitu_10

CIMG0925_meitu_3

象頭神廟(Ganesha Ratha)是一座以紅色花岡岩雕刻而成的小型廟宇,原本祭祀的是濕婆神,1880年後改為供奉象頭神

建於帕拉瓦時期,1984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中

 

 

 

CIMG0945_meitu_12

繼續往上走會看到瓦拉哈石窟(Varaha Cave),這是一座岩石洞穴寺廟,是印度岩石切割建築的一個例子

約建於七世紀晚期,這裡頭有著毗濕奴化身為豬的石雕以及其他神話人物

CIMG0947

CIMG0949_meitu_14

遺跡公園內到處都是階梯和斜坡,若是酷夏時來對體力真的是一番不小的負荷

我們推著嬰兒車進來卻完全無法使用,好險小子還願意走,不然真的會累死我倆...

CIMG0951_meitu_15

Rayar Gopuram是一座塔門,屬於一座未完成的寺廟的一部分

CIMG0952_meitu_16

牆上有不少雕刻細緻的石雕

CIMG0956_meitu_17

從小山丘上可望向遠方的燈塔

CIMG0959_meitu_18

公園裡到處都看得到羊隻,而且絲毫不怕人

CIMG0966  

CIMG0961_meitu_20

怪石嶙峋是遺跡公園內常見的景色,有些石頭甚至比一棟房子還要高大!

CIMG0968_meitu_19

阿周那的苦修(Arjuna's Penance)又稱為恆河下凡(Descent of the Ganges)

這是一幅巨大的露天石雕約莫在七世紀時完成,分別刻在兩塊粉紅色的花崗岩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石浮雕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恆河從天上降落凡間的故事,整幅畫約有一百多位人物、神祇、動物等等,而且很多都是真人大小的比例

兩塊岩石中間天然的裂縫象徵為發源自喜馬拉雅山的恆河;右側下方有大小不一的象群朝著水源前進;象群對面是南印度特有的寺廟建築風格

整幅畫被譽為馬哈巴利普蘭之最,同時在198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

CIMG0969

阿周那的苦修是印度神話摩訶婆羅多中的一個故事,他為了得到濕婆的武器而進行了嚴厲的修行。照片中間舉手單腳站立的即是阿周那

這是一種印度哲學的觀念,人民認為可以藉由身體上或精神的折磨來得到足夠的力量甚至克服神靈

Penance是印度教特有名詞,與天主教的懺悔不同,這是為了獲得力量而非贖罪

阿周那左邊,較大的人物則是拿著武器的濕婆

CIMG0970

雖然對印度教的神話故事了解不多,但能親眼看到這幅舉世之作還是覺得很雀躍!

 CIMG0973

旁邊也是一座石雕寺廟-Krishna Mandapam

內有描述黑天神舉起了牛增山(Govardhan Hill)以保護牧羊人和牛奶女傭免受暴雨和洪水威脅的壁畫

CIMG0980_meitu_22

牛增山是印度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山丘,傳說中黑天神要牧女們崇拜此山丘而非因陀羅(Indra),此舉引發了因陀羅的不滿,於是祂降下暴雨想要淹沒山丘和居民

黑天神用手指舉起了牛增山避免了災難,而最後因陀羅認輸並對黑天神表示敬意,牛增山也成為崇拜黑天神的聖地

註:因陀羅為印度教神明之一,後被梵天、濕婆、毗濕奴三神取代

CIMG0981_meitu_23

CIMG0983_meitu_25

石窟內有一處很熟識的場景,我越看越覺得像是人面獅身像??

CIMG0982_meitu_24

CIMG0986_meitu_26

一直聽老公的同事說Mahabalipruam因為靠海所以海鮮很有名,而且新鮮價廉,非試不可

開啟地圖後發現附近有一家評價還不錯的餐叫Moonrakers,於是就決定午餐在這裡吃了~

CIMG0988

餐廳內的裝潢小而巧,頭頂上的天井配上古典吊扇則有殖民風格的味道

CIMG0990_meitu_29

服務員拿著今天餐廳有提供的海鮮讓我們選擇,我們選了一隻龍蝦、兩隻虎蝦、花枝、雞肉炒飯外加一盤薯條

因為我不吃魚所以放魚一馬!但後來看別桌的客人點了一條烤魚,那滋味真是香啊!

CIMG0987_meitu_27

虎蝦與龍蝦的料理方式是奶油加上大蒜與香料葉拌煮,看起來濃稠但吃起來口味並不會太重

海鮮類最忌烹調過頭導致肉質縮水變硬,但這家餐廳的廚師烹飪技巧算是我在印度吃過中上程度的唷

龍蝦的肉質又嫩又彈牙,非常新鮮!虎蝦因為有事先開背了,所以醬汁滲透到了肉質內,吃進嘴裡有淡淡的蒜香味

跟我們員工餐廳的廚師比起來簡直是阿基師比小學生...

CIMG0995_meitu_33

CIMG0993_meitu_31

除了虎蝦之外最讓我們稱讚的就是這盤魷魚!!本來廚師建議我們用炸的,但因為想要讓兒子跟著我們一起用餐,所以我請廚師清蒸就好,其餘的調味料都不加

這果真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那盤魷魚鮮甜到不行,而且很軟嫩,連粿粿都可以輕易的咬食

CIMG1061_meitu_3  

不過薯條一上桌就立刻扣分...炸得太乾又太硬,失敗中的失敗

CIMG0999_meitu_32

這樣一餐吃下來大約是盧比約5000元(台幣2500元含司機的中餐),因為沒在台灣點過類似的海鮮,不曉得到底是便宜還是貴??

離開餐廳後發現路邊有一家義式冰淇淋店,走進一看發現口味雖然不多但店面很乾淨~

在印度,只要乾淨就先加60分了~

 

CIMG1007_meitu_36

即使賣的是義式冰淇淋,但風格還是印度風

CIMG1002_meitu_35

CIMG1067_meitu_5

CIMG1066_meitu_6

椰子與紅石榴,口感不錯,但比起在義大利吃的還是有差

CIMG1064_meitu_4  

三個人吃兩球感覺不過癮,離開之前又選了一球香蕉和紅石榴口味的,這樣四球只要320Rs

CIMG1006_meitu_37  

海岸神廟(Shore Temple)距離遺跡公園不遠,園內的兩個金字塔似的神廟供奉的是濕婆與毗濕奴

由國王Narasimhavarman I建於七世紀後半期,原本有七座,長年經過海風的風化和侵蝕以及南亞大海嘯之後僅剩一座

神廟的建材是花崗岩,是南印度最早的石造神廟代表,也是帕拉瓦王朝最後的藝術之作

外國人門票600 Rs,本地人40 Rs....

 

CIMG1016_meitu_1

CIMG1019_meitu_2

 神廟周圍被神牛南迪(Nandi) 圍繞;南迪是濕婆神的坐騎,在很多印度教寺廟內外都能發現祂的蹤跡;神廟外牆上刻的則是毗濕奴斬妖除魔的故事

神殿內部可以進入參觀,但人潮實在是太多,我們在門外完全動彈不得,最終並沒有進入神廟

CIMG1024_meitu_4

 

 

CIMG1029_meitu_5

 

 

CIMG1039_meitu_6  

馬哈巴利普蘭的遺跡可分為幾大類:浮雕、石窟寺廟和石雕戰車,接下來就要前往五部戰車寺院,欣賞另一偉大之作

五部戰車寺廟(Five Rathas)又名Pancha Rathas,是馬哈巴利普蘭另一處的世界文化遺產

門票600Rs/人(購票處在入口處的對街)

五部戰車寺廟建於西元七世紀晚期,那拉辛哈瓦曼一世國王(Narasimhavarman I)統治期間,因為外觀形似戰車而由此得名

但隨著那拉辛哈瓦曼一世的逝世而停工,實際上並未成為真正的寺廟

這五部戰車分別代表著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般度王(Pandu)的五名兒子,分別是Dharmaraja、Bhima、Arjuna、Nakula 和 Sahadeva ,以及他們共同的妻子Draupadi

這些單片花崗岩切割而成的寺廟開啟了印度岩石建築的先河

CIMG1041

 左邊的是Draupadi Rathas,是這五個神祇共同的妻子,裡面雕刻的是杜爾加女神(Durga),神廟外的獅子則是女神的坐騎

CIMG1045  

正中間的是阿周那戰車(Arjuna Rathas),這座神廟奉獻給濕婆神(Shiva)

CIMG1044

 神廟後方則有一隻神牛南迪(Nandi),是濕婆神的坐騎

CIMG1057

Nakula & Sahadeva Ratha裡面沒有任何雕刻,旁邊有隻巨象雕刻。有人推測此神廟是獻給因陀羅(Indra)

CIMG1053

照片中間的是Bhima Ratha,此寺廟獻給毗濕奴(Vishnu)。照片右邊的則是Dharmaraja Ratha

CIMG1056

 Dharmaraja Ratha和Arjuna Ratha有點相似,但比Arjuna Ratha多了一層 

CIMG1049

帕拉瓦王朝滅亡之後這些戰車神廟因為不具有寺廟的功能而逐漸被遺棄,長年的風沙使得這五座神廟埋藏於沙土之中,一直到十八世紀才被英國人挖掘出來~

這種岩石結構的寺廟是南印度的特色,若有機會來南印旅遊千萬不要錯過了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sskliney 的頭像
    misskliney

    Kliney的環遊記事

    misskli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